这位兄弟循着提醒翻了翻手机相册,把当时拍的照片放大,一张残破的卫生纸正躺在瓜藤边。
其实屙瓜本身与正常西瓜无异,本身也没什么问题,但问题就出在他的身世。
“屙”这个词很值得细品,这是一个极具画面感的动词,“屙屎” 在粤语、广西、湖北等地的方言中表示“拉屎”。
这个自带动感和冲击力的词一下子就给这颗瓜赋予了明确的来历。
吃瓜时,面对西瓜籽有的人吃了吐,有的人吃了拉。
由于人的肠道无法消化西瓜籽,所以西瓜籽就随着排泄物光明正大地被放生然,遇到合适的湿度、温度就能发育成一个新的瓜。
由于屙瓜天生就含着屎钥匙出生,在“肥料”充沛的环境中长大成人反而会格外的甜。
先前就有网友分享在陪领导和客商看场地在楼顶的水泥槽里发现了大西瓜,网友敲了敲发现这个瓜熟的刚刚好,于是就抱回了家。
到家切开尝了一口忍不住感叹:这瓜怎么能这么甜啊,水分还巨多。
她不知,其实自己已走上了前人拉屎,后人吃瓜的道路。
评论区里还有热心网友还原了这颗西瓜的生产过程,详细的就是像是为西瓜编写履历的档案:
这类看起来是上天的馈赠但实际是别人不经意间制造出来的事故。除了屙瓜这则夏天寓言,更让人想起了另外几个人生五不捡的“野味”:
塔吊下的冰红茶,铁轨上的牛肉干,过山车下的八宝粥,野外的碎冰冰,还有课桌后的葡萄干。
塔吊下的冰红茶也许从五十米高空自由落体而来,而里面的具体液体极大概率是塔吊工人因上厕所不方便而生产的。
铁轨上的牛肉干极可能是列车上遗留的排泄物,它躺在那里目睹了整趟列车的“底盘人生”。
过山车下的八宝粥极可能是游客因失重催吐出来的不明物体。
课桌后那颗葡萄干,说不定上课时还在谁的鼻腔里体验过短暂的人生巅峰。
野外的碎冰冰大概率是给猪紧急降温赛屁眼用的降温神器。
这些东西的共同点,它们看起来像是无人问津的馈赠,但背后极有可能藏着天灾人祸和某种难以言喻的尴尬。
但屙瓜相比上面几则“野味”而言还算是相对健康一些,虽说吃下屙瓜心理上会有些不舒服,但是本质上不会对人身体造成任何影响,毕竟大多数有机无化肥的瓜果蔬菜都是通过粪浇灌的。
所以即便你不小心误食了屙瓜,也不必太恐慌。
这屙瓜虽不是大自然的结晶,但是一场命运的轮回。
最后奉劝每一个享受过吃下去,拉出来,再吃下去的人都应该遵循吃完请在不远处再屙一把的规则。
吃瓜不忘屙瓜人,不要让这香火断了传承。
作者|保安007
”出门在外,不要嘴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