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会突然对某一个场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为什么人会突然对某一个场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1、脑科学观点

2、脑皮层瞬时放电现象

3、神经学理论

4、梦的作用

5、医学观点

6、双处理理论

7、精神分析理论

8、全息理论

9、灵魂的本质

10、海马效应会是不健康的吗?

你有没有过这样神奇的感受。你明明第一次经历某个场景或行为,却感到异常熟悉,好像曾经在什么地方经历过或者梦见过。这就是似曾相识的感觉,即指眼前的一切发生过的感觉,这个现象学名叫“既视感”,源自法语déjà vu,中文翻译为“幻觉记忆”,也可以叫成“海马效应”(Hippocampal effect),指的是未曾经历过的事情或场景仿佛在某时某地经历过的似曾相识之感。此外,它还可能会与“jamaisvu”相伴出现,即见到熟悉的事物或文字时却一时间什么都回忆不起来的感觉。成年人的三分之二都出现过海马效应。

1、脑科学观点

脑科学界普遍认为海马效应这是因为记忆的存储出现了短暂的混乱,导致大脑把刚得到的信息当成了久远的回忆,短期性记忆发生在人脑的前额叶,陈述性长期记忆在海马体、新皮层还有杏仁核,当你该跑去新记忆的神经元冲动不小心跑去了你长期记忆的地方,就会发生海马效应。所以这种情况多半是在人们感到疲倦、压力,或是被不熟悉事物环绕的情况下出现,因为此时大脑无法一一处理接收来的资讯量。

人的大脑时刻在虚构各种情景,主要是潜意识活动,当你遇到现实中近似的情景时,就会与你记忆中以前大脑虚构的情景相呼应,加上心理强化的作用,你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人在睡眠中,大脑仍在对现实中的一些参数运算,得到许多种结果。似曾相识的情景是大脑运算的结果之一。

2、脑皮层瞬时放电现象

海马效应在医学上还有一种解释是大脑皮层瞬时放电现象,或者叫做错视现象,也可称为视觉记忆,经常会发生在你身处于非常熟悉的环境时。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记忆缓存区,当你看见一件东西或者遇见一件事情的时候是先把记忆存储在缓存区。之所以会发生眼前的事情好像已经经历过这种感觉,是因为我们在记忆存储的时候发生了错误,把它存在历史记忆中去了,在看着眼前的事情的时候你又从历史记忆中把它找出来,你就觉得好像以前已经发生过了。在大脑疲劳的时候会比较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

3、神经学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海马效应的起源是由于海马体(大脑中负责巩固记忆的部分)或内侧颞叶的电过载。事实证明,患有癫痫症的人经常会在发作前经历似曾相识的现象。所以,“既视感”,又称海马效应。

海马效应是指我们在经历某些事情的时候,大脑皮层认为目前的信息与我们曾经接收过的某一类信息存在相似性。这种说法,最早在1867年,由法国的生理学家埃米尔·波列拉克,在《精神科学的未来》中提出的。他认为,人的大脑中有一块类似于海马形状的区域,叫做海马体,而海马体主要是控制人的记忆储存和转换。人们储存记忆时,会将画面储存下来,会对印象深刻的地方加以储存,所以一些一般的记忆,只会剩下一些琐碎的片段。如果当你,身处某个场景中,这些琐碎的记忆片段就会“攻击”你的大脑。从而造成一定的记忆紊乱,也就是海马体的功能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导致记忆出现短时间的差错,从而给你一种眼前似曾相识的感觉。

记忆其实是由众多脑细胞构成的,脑细胞之间通过极强的化学反应相联系,想唤醒记忆,就要定位和刺激某组脑细胞。大脑清楚记忆之间有相似性,如树莓酸酸甜甜的口感和草莓差不多,也能分清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记忆,如食用某种红色浆果会让人反胃。这种能力就是所谓的“模组分离”。大脑中的“模组分离”线路有时会失灵,这样一来,新体验和旧记忆似乎就成了完全相同的了,这正是人们产生“似曾相识”感觉的原因所在。

大脑海马,编码记忆

《红楼梦》里宝黛初见,宝玉便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4、梦的作用

研究人员认为海马效应这可能是某个印象早已潜藏在做梦者的潜意识里,然后偶然再在梦里显现出来,也有些研究指出这种现象和另一种超越时空的潜意识有关。这是时空隧道的碰撞或对梦的记忆。在梦里已经看到了将要发生的场景,只是记不清梦境了,所以你遇到事情发生的时候会觉得好象那里经历过。其实是勾起了你自己的记忆,对梦的记忆。

5、医学观点

从医学角度解释,成因是左右脑的信息处理不协调所致。左眼比右眼更快的把看到的画面传导到大脑,虽然两者之间的间隔非常短,但大脑接收到两次讯息,就会产生海马效应的感觉。

有些大脑活动研究专家指出这种现象也有可能是我们的大脑某半边处理讯息的速度稍为快过另半边所做成的。 即一边脑处理的快,而另一边脑相对滞后。这时左右脑处理信息会有时间差,视觉效果在左右脑之间有停留,相对滞后的脑会误认为几秒前或者毫秒前见到的画面,是以前发生的画面。

6、双处理理论

我们的思维在形成的过程中,通常会经历两种不同的路径,一种是自动的、无意识的,另一种是受控的、有意识的。基于此,在某些瞬间,这两个本是同步的认知过程暂时变得不同步,一前一后地发生,继而产生“似曾相识“的感受。

该理论认为记忆使用两个系统,一个负责检索信息,另一个负责指示我们是否已经看到、闻到或听到某事。当第二个(熟悉)被激活而第一个没有被激活时,似曾相识就会发生。大脑会激活熟悉系统,这样即使情况对我们来说是全新的,我们也很熟悉。

人类总是喜欢凭借自己的经验做事,在遇到一个新的知识或是到陌生的场景中时。我们的大脑总是会先对自己之前掌握的信息进行检索,试着从中找出一些可以被利用的讯息。

但此时的我们并不关注这方面的细节,因此这些突然展现的信息,就会被我们误认为是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事情。

7、精神分析理论

一个世纪以前,当弗洛伊德理论还是领导心理学研究的主流时,分析家就把“似曾相识”解释成潜意识矛盾冲突的体现。但是现在心理学家提出,“似曾相识”不一定发生在深层次潜意识矛盾冲突基础之上。一般健康的大脑都会产生这种感觉。而且,人们在疲惫和压力状态下时很容易出现这种感觉。

心理学家还指出,“似曾相识”感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人们接受到了太多的信息而没有注意到信息的来源。熟悉感会来源于各种渠道,有些真实,有些却是虚幻的。当你遇到已经忘记的小说描写的情形时,可能会把它当作自己前世的记忆。或者,当身处了曾经看过电影的真实场景时,虽然表面上已经完全忘记了这部电影,但脑子里还是会勾起惊心动魄的回忆。心理学家还指出,人们有时根本不需要真实的记忆,大脑内部就有可能自己制造一种熟悉的感觉。

8、全息理论

我们头脑中所有的记忆所有的思考都可以称之为信息,虽然现在还无法搞清信息的本质是什么,但却可以肯定脑电波对它有一定作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思考或是脑内意识活动。

人脑对于记忆的处理类似于全息图,每个记忆碎片都可以重新构建一段画面,当这个重构的画面与真实发生的事情有相似之处时,大脑就会错误的匹配这两个东西,从而形成海马效应现象。

左脑与右脑

左右脑功能图

9、灵魂的本质

关于海马效应的解释,有很多神秘的说法。神奇的灵异力量,唤醒了前世记忆,掌握了某种预知能力,来自平行宇宙的讯息,现实世界是虚拟的……

有一些学者提出灵魂的本质是一种高能粒子,本身携带巨大的能量,可以突破时间及空间的障碍,就是说可以在时间及空间中进行移动。而这种粒子平时就大量散播在我们周围的空间,当然也存在于我们的脑内。正因为它的特性,我们才可以接收到外来信息进行思考、记忆、回忆,还有遗忘。所谓遗忘就是一部分带有信息的粒子游离开我们脑部的意识空间。

遗憾的是至今都没有搞清楚是什么原因诱发这种粒子间的吸力和斥力的,或许与我们的脑电波及其他脑内化学物质有关。

生死意识流动的差异。人出生有了意识,到死之前这个意识一直是平坦的流动。到死了之后,人的意识会按照曲折的路线回到出生时,从而一直往复。

但是,当我们的脑死亡后就会有大量的粒子游离开我们脑中的记忆区。由于尚不清楚这种粒子的相吸和相斥的原理,也就无法解释和推算它们的游离比率。在机率很低的情况下,这种粒子在游离之后仍然保持着它在原来在人脑中的排列性状,换言之也就是保持着这个人(已经死亡)的基本人格和记忆。当它们在遇到新的结合目标(另一个人的脑)并结合之后,在这个人是新生儿(没有已经形成的记忆的情况下)就会发生人格的转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轮回或夺舍。但也有意外的情况发生,比如在结合后保持着潜伏状态到一定时间才突然觉醒,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格突变现象(也存在于记忆已经形成的人身上结合后觉醒,使其丧失原有人格的情况) 。

以上理论是数百个中比较有说服力。但是科学界对于海马效应的研究开始不久,像其他科学一样,还有很多未知待探索。

10、海马效应会是不健康的吗?

据调查,有2/3的成年人在生命中至少出现过一次海马效应的经历。而且越有想象力的人越可能经历奇特的感受;经常在外旅行的人比长时间留在家的人更容易经历“似曾相识”;另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比其他人更多经历这种感觉(也许这是因为他们在托尔斯泰或哪位文学巨匠的著作中经历过独特的感受)。

近期有一些科学家进行调查后发现,年龄相对较小的人出现海马效应的频率更高。大多数是15到25岁的年轻人,第一次出现海马效应大多发生在6-10岁之间,并且在研究中大多数人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海马效应的出现会有减少;而更年期和青春期,这两个阶段的内分泌会发生较大的转变,情绪的波动会变得更大,这个时候记忆也会更加活跃,海马效应也会更容易发生。

至于为什么年轻人会有这一现象,也很好解释。年轻人的正常的意识形态还在形成中,而老年人的大脑回述功能较强,所以他们能精准的判断每一个场景是否发生过,也就不容易出现似曾相识之感。而中年人由于生活压力过大,而经常忽视这种感觉,而不是不存在。

总而言之,海马效应不过是信息在提取与记忆的过程中发生了错乱,我们并不需要对此过分担心。眼下的确是新的场景不假,但大脑在搜索过去记忆的时候发现了相同或相似的信息,此时人们便会认为眼前的场景颇有眼熟之感,哪怕之前从来没有来过这里,可心里依旧会充满熟悉和怀念的感受。“似曾相识”是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信息时的一个小“短路”,将一些类似的记忆错误的对上了眼前的景象。这与我们的潜意识、人脑的记忆模式以及当今社会的场景与生活方式的趋同化有关。无论是哪一种场景,只要它从未出现过,并且属于大脑接收到的新信息,那么大脑便会在脑海中搜索相似的记忆进行对比。如果相似度过高,产生这种感觉也就不奇怪了。

当它发生时,我们并不需要感到不安。当然,如果这种现象在你的生活中频繁发生,达到了一种不正常的频次,那么你可能需要咨询一下精神科医生了。

似曾相识感作为一种较为神秘的生理现象,背后还有许多奥秘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求知,但我们相信总有一天,人们会用科学的力量去揭开它最后的面具。相信到那时,一切未知的奥秘,都会大白于天下。

参考文献:

1.前世记忆?超前预知?神秘的Déjà vu 原创 Stacey沐瑶 Stacey沐瑶 2023-05-09 19:15 发表于德国

2.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3.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4.Cleary, Anne, M., Claxton, Alexander, & B. (2018). Deja vu: an illusion of predic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ety, 29(4), 635-644.

5.宋剑秀 & 徐英哲.(2015).“似曾相识”现象的心理学简析. 学理论(02),33-34.

6.陈竽秀.“似曾相识”感来袭[J].环境, 2013(10):77-79

7.宋剑秀,徐英哲.“似曾相识”现象的心理学简析[J].学理论, 2015(02):33-34

8.心理学科普:为什么我们会突然对某一场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Z].2022-01-14

相关推荐

游戏开荒是什么意思?萌新入门少走弯路! 365有没有反水的

游戏开荒是什么意思?萌新入门少走弯路!

📅 07-10 👁️ 5635
蘑菇的种类,常见这10种 365bet客服电话多少

蘑菇的种类,常见这10种

📅 06-30 👁️ 9946
基本字义解释 365bet客服电话多少

基本字义解释

📅 07-11 👁️ 9115
新版qq悄悄话功能在哪 365bet客服电话多少

新版qq悄悄话功能在哪

📅 07-06 👁️ 3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