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鳳陽花鼓)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鳳陽花鼓腳踏車部件
鳳陽花鼓又稱雙條鼓、花鼓小鑼、打花鼓等。是一種安徽省的傳統戲曲劇種。鳳陽花鼓與花鼓燈、鳳陽花鼓戲並稱鳳陽三花。起源於元末,流行於明清時期,最初表現形式為姑嫂二人,一人擊鼓,一人擊鑼,口唱小調,鼓鑼間敲。如今鳳陽花鼓發展成為六人八人或者多人的群舞表演形式。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有孫鳳城、陸中和等。
基本介紹
中文名:鳳陽花鼓外文名:Fengyang flowerdrum別名:雙條鼓 打花鼓 花鼓小鑼主要成就:首批國家級非遺代表作品:鳳陽花鼓 鳳陽歌 王三姐趕集 鮮花調 孟姜女
簡介,歷史起源,風格特色,曲目介紹,
簡介鳳陽縣地處安徽省東北部,淮河中游南岸。鳳陽花鼓始稱“打花鼓”,又稱“花鼓小鑼”、“雙條鼓”,是根植於安徽省鳳陽傳統民間戲曲藝術瑰寶,有鳳陽“一絕”和“東方芭蕾”之美稱,併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史起源鳳陽花鼓起源於元朝末年,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它原系鳳陽民間社事活動中娛神歌舞的片段,後來發生分流,下層社會用來作為賣藝謀生的手段,而統治者則用以歌頌聖明。明朝中後期,鳳陽花鼓流傳到江浙一帶。明朝末年,流傳範圍繼續擴大,表演盛況空前。滿清康熙年間,鳳陽花鼓被改了曲詞名,流傳到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在山西平陽觀看了鳳陽花鼓表演,即席賦詩讚道:“鳳陽少女踏春陽,踏到平陽勝故鄉,舞袖弓腰都未忌,街西勾斷路人腸”。鳳陽花鼓清乾隆年間,二人演唱的鳳陽花鼓被改編為6到8人、甚至更多人表演的鳳陽花鼓歌舞。乾隆年間,鳳陽花鼓開始在宮廷中表演,清末,鳳陽花鼓流傳更廣,甚至漂洋過海到了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20世紀30年代,上海的“百代”、“大中華”、“勝利”等唱片公司製作了大批唱片,使鳳陽花鼓廣為流傳。1935年,由安娥作詞、任光作曲的鳳陽花鼓——《新鳳陽歌》作為電影《大路》的插曲,首次在銀幕上出現。此後,許多電影對鳳陽花鼓都有所表現,如《拉郎配》和《鼓鄉春曉》等。風格特色解放後,黨和政府重視挖掘整理傳統民間節目,培養和提高民間藝人,鳳陽花鼓迎來了藝術發展史上的春天。鳳陽花鼓從內容、曲調、道具、服裝服飾到音樂舞蹈等方面都有了變化:歌唱新社會、新生活的清新之詞取代了庸俗低級的內容;曲調發展得更豐富多彩,伴奏大大豐富,舞蹈語彙、道具、服飾和鼓的打法等方面均有突破。改革開放後,國際友人訪問大包乾發源地——鳳陽小崗村,鳳陽花鼓作為友好使者接待了他們。人們用鳳陽花鼓展示改革開放前後中國農村的真實變化,也唱出花鼓人內心由痛苦到幸福的變化歷程,鳳陽花鼓進入繁榮發展的新時期。打花鼓 朱宣鹹作曲目介紹演唱形式:童聲 、民間、娛樂、 流行 、伴奏《鳳陽花鼓》的前十小節優美抒情,後面的襯詞部分幽默風趣。通過學習和欣賞,可以對安徽的民歌音調和當地的風土人情有進一步的了解,可以擴大我們的民族音樂語言,培養我們對民歌的興趣。 要注意的重點是:切分音節奏。民間歌舞鳳陽花鼓的表演形式有什麼特點呢?歌詞:左手鑼右手鼓手拿著鑼鼓來唱歌鳳陽花鼓別的歌兒我也不會唱只會唱個鳳陽歌鳳陽歌來哎哎呀得兒嚨咚 飄一飄得兒嚨咚 飄一飄得兒~ 飄 得兒~飄得兒飄得兒 飄飄一得兒飄飄飄一飄
相關詞條
花鼓(鳳陽花鼓)鳳陽花鼓又稱雙條鼓、花鼓小鑼、打花鼓等。是一種安徽省的傳統戲曲劇種。鳳陽花鼓與花鼓燈、鳳陽花鼓戲並稱鳳陽三花。起源於元末,流行於明清時期,最初表現形式為...
花鼓(腳踏車部件)花鼓,俗稱“花鼓桶”,是軸外面的那個連線輻條的桶,通常又叫軸皮。根據條數的不同編排方式,一般有漫3、漫5的編法。花鼓有鐵花鼓和鋁花鼓兩種。...
花鼓戲(中國戲曲劇種)花鼓戲,中國地方戲曲劇種,是全國地方戲曲中同名最多的劇種,通常特指湖南花鼓戲。湖北 、安徽、 江西 、河南、陝西等省亦有同名的地方劇種。在眾多名為“花鼓戲”...
鳳陽花鼓(曲藝形式)鳳陽花鼓又稱“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鑼”、“雙條鼓”等,鳳陽花鼓起源於鳳陽府臨淮縣(今鳳陽縣東部)是一種集曲藝和歌舞為一體的傳統民間表演藝術,但以...
花鼓燈花鼓燈,安徽省蚌埠市、鳳台縣、潁上縣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花鼓燈是漢民族中集舞蹈、燈歌和鑼鼓音樂、情節性的雙(三)人舞和情緒性集體舞完美結合...
四川花鼓四川花鼓是一種傳統民間曲藝。作為在民間唱花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演唱藝術,一般以兩人為一棚進行表演,一人主唱,另一人伴奏相合。道具有小鼓、小鑼。其獨特之處...
商洛花鼓商洛花鼓,陝西省商洛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商洛花鼓民間又稱花鼓子、地蹦子,盛行於陝西省商洛市7縣(區),尤以商州、丹風、鎮安和柞水最為...
花鼓舞花鼓是我國各民族共有的一種傳統樂器,利用它來作為舞蹈的道具是許多民族人民的習俗。由花鼓為主角形成的花鼓舞也在許多地方盛行。...
荊州花鼓戲荊州花鼓戲,湖北省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荊州花鼓戲曾稱沔陽花鼓戲,1954年定名為天沔花鼓戲,1981年改稱荊州花鼓戲,形成於清道光年間,迄今已有...
海安花鼓海安花鼓是江蘇南通市傳統民間舞蹈之一。在明嘉靖年間,海安花鼓即在當地流傳,形成鮮明的地域特色。到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海安角斜地區花鼓活動仍然十分活躍。其傳統...
翼城花鼓翼城花鼓,山西省翼城縣的地方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翼城花鼓,據史料記載,在唐朝的貞觀年間就已存在,明朝達到鼎盛時期,到了清代,這項活動才有了明確...
荊州花鼓荊州花鼓戲是湖北省主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是湖北省江漢平原地區備受觀眾喜愛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舊稱花鼓子、天沔花鼓戲。 它是明末以後在江漢平原三棒鼓、踩...
名揚花鼓《名揚花鼓》又名《飲血刀》是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影視事業部投資拍攝,明泉輝、范秀明導演執導,並攜手海峽兩岸及香港地區偶像陳坤、曾寶儀、陳志朋、鄒娜等共同演繹的...
地花鼓地花鼓俗稱花鼓子,是一種流傳在宜昌市域秭歸、興山、宜昌等縣的古老的傳統舞蹈之一,是一種載歌載舞的演唱形式。據老藝人祖輩相傳推斷,至少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苗族花鼓苗族花鼓源於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老年的花鼓師傅說,幼年他們跟上一輩人學鼓時,鼓上都貼有各種鮮艷的花瓣,擊鼓,不準擊落花瓣,這便要上乘的功夫。...
山東花鼓山東花鼓是一種以花鼓為主要伴奏樂器,對口走唱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也是山東曲藝中唯一一個走唱類曲種。山東花鼓幾乎沒有表現金戈鐵馬的故事題材,卻十分擅長表現家長...
培林花鼓培林花鼓是指腳踏車的軸承鼓,分為雙軸承式和四軸承式。培林花鼓是音譯,來源於國外的腳踏車製造技術。培林花鼓有滑行好,便於維修等特點。...
花鼓歌《花鼓歌》,作者系“黎氏八駿”之一的黎錦揚,1957年出版,講述了中國文化和美國世俗的衝突與傳奇,新舊兩代人美國夢的生命悲歌。小說一出版即引起轟動,榮登《紐約...
鳳陽花鼓(鄧麗君1967年專輯)《鳳陽花鼓》是由鄧麗君翻唱的一首歌曲,是首民間小調,收錄於同名專輯鄧麗君之歌第一集《鳳陽花鼓》中。...
花鼓子花鼓子,陝南一帶的民謠,在安康、旬陽等地區較為流行。分為花鼓子,多在新人嫁娶、祝壽時表達祝福,營造當時的喜慶氛圍。喪鼓子,多在喪白喜事時奏唱,以述說逝者生...
花鼓聲里《花鼓聲里》是香港麗的電視劇"武俠帝女花"插曲,該曲由張德蘭演唱。...... 《花鼓聲里》是香港麗的電視劇"武俠帝女花"插曲,該曲由張德蘭演唱。中文名稱 花鼓聲里...
徐州花鼓徐州花鼓又稱二人鼓,是一種流行於以徐州為中心的蘇魯豫皖地區的地方曲藝種類(花鼓也曾在一些地區發展為戲曲、舞蹈的藝術形式)。 徐州花鼓在漫長的發展、衍變過程中...
益陽花鼓戲益陽花鼓戲又稱益陽楚劇,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種。流行於湖南省的益陽、南縣、沅江、桃江、西湖(洞庭湖舊分西、東兩區)、寧鄉、湘陰、長沙、望城、瀏陽、湘潭...
熱門詞條
2017年中央電視台中秋晚會
OOXX
高爾夫旅遊
慧妍雅集
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
幼稚
聚氯乙烯
終極保鑣
林佑星
圍棋
空頭市場
術科
瘂弦
粘嫦鈺
俞勝豪
大奧~誕生~有功·家光篇
關務署
陳維齡
雅詩·蘭黛
heartbreaker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
芙蘿拉
我愛草食男
轉身之後
玫瑰花園
綜合醫院2
腦殘對話
砂糖兔